公告:

红沙发访谈:中国出版人肩负跨文明传播的使命


嘉宾: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柳斌杰 

主持: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主持人 李潘


“红沙发”系列访谈现场。 (王毅 摄)

“出版是跨文明传播中的一个基础性行业,是跨文明对话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进行国际出版合作,出版更多跨文明对话的优秀图书,让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将更有利于开展跨文明对话。”8月2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做客“红沙发”,与观众畅谈中国出版跨文明传播的使命。在柳斌杰看来,出版人当前尤其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读者服务。

增加相互理解 减少矛盾冲突

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柳斌杰指出,这些特征、风格和样式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往前追溯,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长期并存的态势,有些文明冲突较量了几千年,其间还多次以战争的形式‘对抗’,形成了不同的帝国。直到今天,不同文明的碰撞所引起的集团对抗、恐怖行为和种族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全球化的当下,还有现代发明的各种技术文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还冲击人类进步。正因如此,我们要强调跨文明传播和跨文明对话,让世界上多样性的文明加以融合,使人类可以构建和谐共处的社会,拥有安宁的生活环境。”柳斌杰表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跨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了更好地推进跨文明交流,柳斌杰提到,联合国专门设立了跨文化对话教席,聘请各类文化专家作为教习官来培养跨文明对话的人才,以促进各国人们采用和平方式去解决文明冲突。柳斌杰说:“这个办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增加人们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力和包容性,增加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以减少人类在文明进步过程中的政治、宗教、文化矛盾。”

保持平和心态 牢记出版责任

可以肯定,跨文明传播最终的目标是消除隔阂、沟通世界、营造和平和谐的全球文化交流合作新格局。那么,在这其中,出版又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柳斌杰说:“历史地看,我们从很久以前就通过书籍在学习西方的文学作品、哲学作品、科学作品,同时,中国的经典文化又通过书籍不断传播到西方,这就增加了东西方多样文明的互相了解。到了今天,人类有了新的传播媒介,跨文明对话的手段也多起来,但是书籍还是很重要的存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柳斌杰进一步说明,大量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经典还是印在书上,各国都是通过书来传播。比如“一带一路”合作中,很多国家引进中国的课本,请中国的出版专家去编写他们的课本,出版现汉字典、译介百科全书,重视用知识理解文化的起点和发展的脉络,就是想增加更多的优秀文化内容,使各个国家、不同民族在内心里去互相认同和加深理解。

“我们不是要用一种文化去统一世界文明,我们支持文化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希望在多元文化和多样文明中找到更多的共识。因此,全世界丰富多彩的图书在其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柳斌杰说,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哲学、英国经济学、美国小说……这些知识通过书本得到持续广泛的交流,千年不衰,影响多少代人,和演一场节目、跳一个舞蹈、看一个电视剧完全不一样,书是通过思想来启迪人们,是沉淀下来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是所有人的自信。“回顾历史,以前我们很强大的时候,故步自封,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不在话下’,弱小的时候又被人欺负,认为西方文化都是高大上的,自己的文化是不行的,又有自卑感。”柳斌杰说,现在,我们恢复了正常的心态,既尊重自己的文化,也不排斥别的文明成果。把中华文化的优秀经典之作传播出去,让世人知道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共同的财富,让大家来共同享用,这就是人类情怀。

柳斌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他觉得国人长期感受到的“文化弱势”,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伤害。“从洋务运动开始一直到现在,崇洋的文化心理一直是一种阴影。比如写学术论文都要引用外国人的著作,如果不引用的话会被认为没有学问。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到国外去留学就好像比去留学的人低了一等。”柳斌杰认为这种不自信很伤神,但反过来说,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也不能强加于人,不然就会变成文化帝国的心态,那也不是我们的本初。

总的来说,还是要回到“平和的心”,柳斌杰表示:“我们把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其他人自愿去研究和借鉴,并不是让别人强行接受。同时我们对各种文明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乐于吸收和引进别人优秀的文化。就是在这种包容、开放的平常心中,出版优秀的出版物,并不断推广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让大家在自由选择的优秀书籍里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开拓国际市场

想把中华文化的优秀理念传播出去,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出版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中心。柳斌杰说,结合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要谋划跨时代的学术著作、跨国界发行的出版物和跨文明对话的优秀图书,让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当前尤其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拓国际市场。

那么,如何让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柳斌杰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活动,把优秀出版物介绍到世界舞台,让外国人读到和读懂中国书;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国际出版合作,借力借船借道走出去,在外国办出版,本土化、落地开花,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点目前进展很快。

“同时,加大版权创造和版权贸易,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版权作品,让世界更及时、更准确地参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当代发展的文化传播。”柳斌杰说。

此外,柳斌杰还提到,可以帮助一些不发达国家培养出版人才,比如我们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设立专门的基金,让他们的出版人才来中国高校学习,这样他们就能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在参与中国出版物走进他们国家的事务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出版的过程中,柳斌杰也直接指出了出版人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是语言问题。柳斌杰表示:“为什么现在西方价值观能够畅行,这和大多数国家使用英文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英国有70%的书是用于出口的,英国出版业面对的是国际市场,但我们的出版物还是中文为主,只有少量经典书籍有其他语言的版本,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拓展。”

还有表达方式的问题,西方的出版物善于讲故事,流传下来的经典出版物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柳斌杰说:“我们要学习、借鉴别人在出版业方面的一些方式,让人家愿意接受中国的图书,接受中国的文化,愿意听中国的故事,了解中国的变化,这样才能在世界上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要推送到世界舞台的,当然要求是高质量的出版物,这也对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柳斌杰认为出版人必须具有新的职业素养:一是具有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立场坚定地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二是具有文化价值判断的能力,勇于出版真正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创造和重要历史的精品力作;三是在当代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中能够发挥创造力,作出新贡献;四是德才兼备,学有专长,在出版业中能发挥领军作用,在专业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力;五是能够策划重大出版工程,管理重要出版企业,做到两个效益统一;六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培育和引导出版新风尚。柳斌杰说:“希望我们出版行业的有志者,特别是年轻的出版人,都争当新型的出版家,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国际文化视野。”

细分出版市场 实施一国一策

“这几年,我国的图书已经走向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有八九十个国家来参加,这说明大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出版越来越重视。”柳斌杰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我们应该继续强调走出去的方针,把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联系起来去开拓,这样可以使我们事业更加融入世界,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了解出版业,也可以在策划、学习、创作这方面开拓眼界。第二,针对目前的个性化、对象化、分众化的阅读特点,我们应该研究针对各种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宗教背景的人的阅读习惯,更多地走进他们的群体。第三,“一带一路”的出版工作要放在一国一策上。每个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都不相同,都很复杂,很难接受同一个文化模式,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出版市场需求,一国一策抓落实。

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柳斌杰提到,我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共建了出版机构,带回来的信息显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国家在改变它现行的教材体系,引进了中国的教材,请一些中国人帮助编写教材;有的国家首先解决两国语言对译的问题,着手编字典,现在有10多个国家都将双语词典摆在出版合作的第一位;有的签订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合同,经典先行;有的国家连一些基础科学技术书都没有,需要出版百科知识。这都为中国出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融合传播手段 提升创新能力

提到中国的出版会在以后的跨文明传播中作出怎样的贡献,柳斌杰充满了信心。

柳斌杰说,中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可以开发,这是一大优势。目前中国的出版业发展比较迅速,不管是出版的品种、出版的数量,还是经济方面的收入,都非常可观,这让世界各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的美好未来。依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出版必然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传播格局下,融合传播技术手段是个重要方向。柳斌杰指出,出版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开展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行业,更要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尤其要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化海量传播的态势,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开发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介质、多业态出版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播手段创新,让优秀的出版物可以通过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得更广更远。

“优秀的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和水平。我们期待中国出版的创造力可以大大地体现出来。现在的文化创意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生产力增长方向。去年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40万件,今年我预计可能上升到90多万件,这就是文化创造力、传播力,中国出版全球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柳斌杰说。

作者:袁舒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17年9月1日